7问7答!四川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这些地方将涉及调整
来源: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0-08-2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部署的7项重点工作之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承担着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职责。
为什么要进行国土空间优化?要优化成什么样子?
国土空间布局实现从“不优”到“科学”
田文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国土空间中耕地减少过快、绿色空间被侵占、开发保护协调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布局不优问题提出来的。
而本次国土空间优化,要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三种要素均衡协调,生态、生产、生活三类空间布局科学,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布局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达到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目标。其核心目的,就是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大城市空间供给,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
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将如何加大空间资源供给?
用地、用料、用矿、审批全面保障
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是重点领域?据田文介绍,本次《决定》也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协同创新发展等作为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这些重点领域将实现空间资源优先安排、优先保障。
在重点项目和用地保障方式上,今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两保一加快”措施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的通知》,从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和用料用矿、创新产业用地模式、全面加快行政审批等方面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接下来,就是抓好贯彻落实,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这些空间资源从何而来?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田文介绍,在空间资源的来源方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和途径来增强保障能力:
一是盘活存量用地,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序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二是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行动,强化对亩均效益指标的综合评价,提升新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
三是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在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对川渝发展更有利。
编制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成渝是否全国首个?
不是首例,但有自身特色!
自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提出以来,川渝两地多次对接沟通,形成基本共识,推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并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支持。当前编制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双方工作机制正在建立,省内外调研工作已经分批次开展,多个课题研究正在加快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田文表示,编制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成渝不是首例,但将做出特色。他介绍,京津冀地区注重协同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长三角地区注重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注重深化“一国两制”实践。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出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本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将探索双核引领、内陆开放、协同发展的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模式。
成渝地区与四川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如何融合?
重点优化调整将涉及四川这些地方!
在此之前,四川省早已启动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果,随着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的考量,这两项规划如何实现融合?
田文介绍,我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由“1+5”构成,包括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成渝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我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上位规划。
他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并结合省级相关部门和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确保两项规划上下协调、有效传导。
为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两规划将重点优化调整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优化成渝发展主轴城市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安岳、乐至、资中等地区主体功能定位,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脊梁”;
二是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规划打造一批跨区域合作功能平台,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重点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遂宁潼南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广安渝北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促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共治共保,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川渝两地自然资源部门就哪些方面开展合作?成效如何?
签署合作协议明确9方面合作内容
据田文介绍,今年5月22日,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分管领导的见证下,川渝两地自然资源部门在重庆签署了《深化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9个方面的合作内容,包括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试点、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页岩气勘查开发合作、开展自然资源科技合作等。
协议签订以后,省自然资源厅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了多次座谈对接,正按照协议内容加快推进合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自然资源系统力量。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加快编制,相关专题研究正在深入开展,相关调研工作也已经正式启动,迈出了深度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坚实步伐。
今年的重点合作任务是什么?
聚焦五大方面
田文说,今年,我们合作的重点任务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争取年底编制完成;
二是携手推动毗邻地区规划合作,统筹谋划川渝毗邻地区的功能定位,规范毗邻地区的开发建设,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團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着力实施干部人才交流,在两地省市组织部门牵头下,两地厅局正在准备互派干部,强化两地的对接合作;
四是深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试点合作,重点结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五是联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加强嘉陵江、涪江等跨界河流的共保共治,积极将相关重大项目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