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自然资源部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来源:自然资源部     发布时间:2024-03-2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王永梅]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自然资源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介绍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贯彻落实情况,发布纪念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相关活动;二是介绍我国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有关情况;三是介绍2024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相关情况;四是介绍2024年1至2月份土地供应、用地用海审批、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情况;五是介绍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副司长李亮、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首先介绍1至2月份土地供应、用海审批、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情况。

一是土地供应方面。2024年1-2月,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7万公顷,同比增长4.8%。其中工矿仓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三类用地供应量分别为2.2万公顷、7666公顷和3.8万公顷,其中基础设施用地增长19.3%。三类用地占比分别为31.9%、11.4%、56.7%。

2024年1-2月,全国住宅用地完成交易量4845公顷,同比减少18.8%。70个大中城市住宅用地完成交易量2023公顷,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二、三线城市住宅用地同比分别增长39.5%、增长42.0%、减少36.4%。各地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积极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工作,前两月全国新增划拨供应的保障性住房用地479公顷。

二是用海审批方面。2024年1-2月,全国新增用海项目451个,同比增长69.55%;新增确权用海面积65028.3716公顷,同比增长225.19%;涉及投资额1575.5048亿元,同比增长22.16%。其中,报国务院审批的项目用海12个,面积4773.4832公顷。

2024年1-2月,主要海域使用类型中,渔业用海面积58068.3703公顷,同比增长89.30%;工业用海面积3599.5858公顷,同比增长5.54%;交通运输用海面积2661.1859公顷,同比增长4.09%;旅游娱乐用海面积197.9747公顷,同比增长0.30%;海底工程用海面积20.0483公顷,同比增长0.03%;排污倾倒用海面积245.7736公顷,同比增长0.38%;特殊用海面积95.5275公顷,同比增长0.15%;其他用海面积139.9055公顷,同比增长0.22%。

三是不动产登记方面。2024年1-2月,全国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378.2万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877.8万本、证明394.1万本。办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173.5万件,同比减少7.6%;办理存量商品房转移登记74.1万件,同比减少1.4%。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360.5万件,同比减少3.5%;其中,土地、在建建筑物、房屋三类主要抵押物抵押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8%、增长24.0%、减少7.8%。

截至2024年2月底,全国累计2000多个县市实施“交地、交房即交证”改革,已颁发549.1万本权证,惠及6.04万个项目、1263万企业群众。各地积极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改革,全国累计办理带押过户业务16.8万件,涉及带押金额2591亿。

2024年1-2月用地审批相关情况稍后将由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的同志来介绍。

下面我接着介绍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有关情况。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我部将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临沂市举办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发布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情况、《2023中国海平面公报》《2023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等。在主场活动前后,我们还将组织开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欢迎各位媒体记者关注并参与。

下面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沈君主任介绍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贯彻落实情况。(2024-03-27 10:09)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在这里我谨代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极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就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贯彻落实情况作简要介绍。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何立峰副总理出席开站活动、宣读贺信并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自然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2月8日向全系统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南极秦岭站重要贺信精神的通知》。2月19日召开部党组会议,进一步传达学习并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各有关单位也迅速召开会议,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我国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肯定了我国极地考察40年来坚守的精神状态、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阐释了极地考察的重要意义,鲜明提出了极地考察的目标要求,立意高远、振奋人心,为新时代新征程极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进一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极地工作、构建极地事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段时间以来,各有关媒体密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以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反响热烈、效果良好,掀起了一股爱国自豪的“极地热”,激励了全社会尤其是广大极地工作者以更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极地事业。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极地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极地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极地考察能力建设,加强对极地考察活动的统筹管理,推动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认真抓好重点任务落实,不断增强工作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三是以秦岭站开站运行为重要契机,用好“两船七站一基地”,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考察研究和业务化观测监测,促进极地科学研究多出有分量的新成果。四是大力推动极地考察技术和装备研发,为更好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极地治理,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向世界展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形象。谢谢大家!(2024-03-27 10:13)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王永梅]下面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李亮副司长介绍2024年1-2月用地审批相关情况,并就2024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相关情况进行介绍。(2024-03-27 10:17)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副司长李亮]谢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用途管制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我部持续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强化政策供给。去年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今年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优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工作的通知》,明确用地组卷报批具体政策措施。3月印发《关于2024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通知》,持续优化计划配置,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用地预审方面,缩小用地预审范围、改进用地预审审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面,明确了铁路“四电”工程用地可单独办理用地报批、因初步设计变更引起新增用地可补充报批、重大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改路改沟改渠和安置用地可与主体工程分别报批等报批规则。先行用地方面,在国家重大项目基础上,将报国务院批准用地的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工程的改扩建项目以及省级能源、交通、水利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先行用地适用范围。上述举措有效解决了用地组卷报批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目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1-2月,全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面积37591.70公顷(56.39万亩)、同比增长35.16%;其中国务院批准面积11127.72公顷(16.69万亩)、同比增长43.37%。1-2月我部批准建设项目先行用地面积868.95公顷(1.30万亩)、同比增长70.99%。谢谢大家!(2024-03-27 10:22)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王永梅]下面请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介绍我国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有关情况。(2024-03-27 10:23)

 

[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就我国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情况作简要介绍。

城区是指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是观察城市化发展演化趋势、研究城市化的基本空间单元。实现城市城区空间范围确定的标准化,是科学实施城市统计监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空间标准和相应监测手段,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主要依靠地方填报,各地对于“城区”统计口径理解不同,且没有对应到全国“一张图”的空间范围,一定程度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给科学决策带来一定障碍。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已建立统一的城区空间范围标准,如美国于1959年建立标准化大都市统计区制度(SMSA),建立我国的城区空间范围确定标准、完善城市化标准统计区制度,十分迫切和必要。

按照国务院要求,自2019年7月起,我部联合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发挥对地观测技术优势和“两统一”职能优势,开展相关标准研究。自2020年4月起,选取107个城市,先后开展4轮标准试划论证,不断验证调校技术路线。2021年6月,形成并发布《城区范围确定规程》(TD/T1064-2021),确定了从空间范围上界定城市建成区的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城市化标准统计区制度的空白。

在确立制度和技术规范基础上,2023年,我部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应用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组织全国683个设市城市按照《规程》,全面开展了城区范围确定工作,形成我国第一版全国城市的城区范围矢量数据集,首次实现城市城区范围的空间化、定量化和精准化,为《纲要》和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体检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成果:

一是城区范围。即城市化标准统计区范围,作为一定时期城乡划分和城市化地区边界,解决城市化空间结构分析“分母”的标准化问题,更新周期与全国国土调查、人口普查等保持一致,其间保持相对稳定。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范围(城市化标准统计区)总面积为11.02万平方千米。

二是城区实体地域。即标准统计区范围内的实际建设区域,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监测数据,解决城市化空间结构分析“分子”的标准化问题。每年利用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对城市实际建设区域变化情况持续监测,保持“一年一更新”。基于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实际建设区域)总面积为7.80万平方千米。

在此基础上,可对我国城市化国土空间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如,基于人口大数据的城区常住人口统计分析。目前,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已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测、城市空间监测和体检评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等国土空间监测分析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了在“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履行“两统一”职能的数据基础,促进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未来我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继续推进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综合统计等领域的应用,为规划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宜业、宜居、宜游、宜乐”城镇环境提供支撑,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谢谢大家!(2024-03-27 10:24)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王永梅]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大家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2024-03-27 10:26)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请问自然资源部主要会有哪些活动来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2024-03-27 10:30)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感谢您的提问。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南极泰山站建成使用致贺信10周年,是慰问中澳南极科考人员并视察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作出“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重要指示10周年,也是我国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和开展极地考察40周年。我们将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南极秦岭站重要贺信精神,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极地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动新时代极地事业再创新辉煌。”为主题,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一是将在4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南极考察任务返回时,安排“雪龙2”号船停靠香港,举办“雪龙2”号船开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讲座等系列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普交流活动;安排“雪龙”船停靠青岛,举办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返航活动并向公众开放参观“雪龙”号船。

二是6月下旬开始,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生动再现我国极地考察走过的光辉历程,展示极地考察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是将在11月召开表彰会,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重要指示,回顾极地考察4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极地考察工作的关怀,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进行表彰。同月还将举办极地考察国际研讨会。

四是开展公众宣教活动。包括组织出版极地科学研究成果专著、科普丛书,举办网上极地知识大讲堂,极地知识进校园、进西部活动;组织极地考察书画、摄影展等。

五是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制作介绍我国极地考察纪录片。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雪龙2”号考察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上述这些贯穿全年的活动,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谢谢!(2024-03-27 10:31)

 

[中新社记者]刚才您提到3月印发了《关于2024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通知》,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在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更好满足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2024-03-27 10:3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副司长李亮]感谢记者同志的提问。土地利用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专项计划,其年度规模和配置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我们继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全年土地利用计划,着力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2024年用地计划总量确定为600万亩,在配置方式上,主要有5项举措:

一是对重大项目用地,依据清单“应保尽保”。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能源、战略性矿产、交通、水利、军事设施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由国家依据清单统一配置计划指标。二是对未纳入重点保障项目用地,继续实施“增存挂钩”。既算“增量”账、更算“存量”账,继续实施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地方盘活存量越多,获得的计划控制量越多,推动地方持续盘活存量。同时,各省(区、市)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年度增量空间使用规模上,至少为每年保留五年平均规模的80%,其余可用于年度间调剂,但不得突破分阶段控制总量,避免“寅吃卯粮”。三是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倾斜安排基础指标。结合盘活存量土地核算计划指标情况、地区GDP、农业转移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吸收外省人口数量等,测算分解基础指标,进一步增强省级统筹能力,重点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用地,以及满足存量土地潜力小的市县基本需求。四是对保障粮食和生态等其他优势地区奖励计划指标。为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积极性,对超额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省份,按照一定比例奖励计划指标。为加强生态保护,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比例和保护状况,对排名前十的省份以及红树林造林合格的有关省份,奖励一定额度计划指标。五是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继续戴帽下达每个脱贫县计划指标600亩,继续单列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

总体来说,今年持续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计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增量配置更精准、更有效,切实增强土地要素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2024-03-27 10:33)

 

[央视财经记者]请问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有哪些方面的意义?(2024-03-27 10:34)

 

[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国首次形成的全国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具有标准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时代性。

一是标准性。一段时期以来,与城市相关的统计范围概念较多,如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实体地域等,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其中的联系与区别,逐步减少和统一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统一相关技术标准。这次全国首版683个城市城区范围成果矢量数据集,是全国首次在统一标准控制下,将城区范围落到了空间位置上。

二是科学性。我国地理学界,以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呼吁构建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可比性的城市实体地域概念,并以此作为城乡划分和统计的地域基础。国家从“十五”科技计划开始,就对相关研究进行了部署,并做了一些局部实验。2019年起,我部空间规划局和国土卫星中心牵头组织制订《城区范围确定规程》,一方面,整合了国土、规划、地理、测绘和遥感等多专业团队,融合了多学科优势,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保证了标准研制工作始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另一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7个城市,先后组织了4轮试划工作,对标准技术流程、方法、指标等进行了全面验证。期间,我们多次赴地方与试点城市交流,对标准进行反复校验和修正,以保证标准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更具操作性。

三是权威性。首先,是发挥了法定调查数据优势。城区范围确定主要是依托国土调查成果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具有成体系的调查队伍,有数据质量控制的程序认定,其数据成果具有详细的用地类型和完整的图斑边界,为城区范围确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简略概要的讲,城区范围确定可以归纳为3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国土调查数据确定城区初始范围;第二步是利用最新卫星影像,考虑地物与初始范围的连通性和具备的城市功能,在城区初始范围基础上确定城区实体地域;第三步是在城区实体地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覆盖状态,以居村委行政单元为最小单位加以整合,形成城区范围。

其次,是程序严谨。全国城区范围确定工作,是我部组织各省级自然资源部门,按照“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流程”要求开展的。形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确定的683个设市城市城区范围确定初步成果后,我们与地方进行了多轮核对、修改、复核、确认,最终形成全国上下统一、“数、线、图”一致的矢量数据成果。

最后,是已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底图。城区范围确定这项工作,是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基础性工作谋划推进的。目前的成果,已作为管理底图,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测、城市空间监测和体检评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等工作中。城市化地区的空间管理有了基本的、统一的遵循,进一步夯实了在“一张图”上编规划、管规划的基础。

四是时代性。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建立了统一的城区空间范围标准,如美国于1959年建立标准化大都市统计区制度,日本于1960年建立人口密集区普查制度,英国于1971年建立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制度。随着我国对地观测等技术的发展,相应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我国的城区范围确定标准,完善城市化标准统计区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我国首版全国城市城区范围成果矢量数据集的形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是遥感技术第一次与规划管理结合得这么紧,第一次将我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落地了。用好现在的成果,进一步叠加人口、用地、产权、产业等信息,可以对国家关注和学术界关心的一些命题有所响应。举几个例子,一是可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估的重要底图,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科学准确观察城市高质量发展程度,辅助城市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方向、结构、布局的确定;二是可以支持城市自身发展水平的纵向比较和城市间发展水平的横向对比;三是可以为城乡人口统计提供基底范围;四是可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基础图件,支撑监测评估和检验规划实施效果。

当然,目前的城区范围确定方法仍存在改进空间,考虑到与未来城市特点是否适应等因素,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2024-03-27 10:35)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王永梅]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4-03-27 10:37)